物流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

 近年来,我国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提升。目前,中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在17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在19%左右。另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元。由此可见,随着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需求的增加和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冷链市场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

中国的冷藏运输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象是肉、禽和水产品类。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调节淡旺季,在国内主要产地与大城市兴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河水运冷藏船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连锁业出现,为销售市场需求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种各式先进的冷柜;零售终端冷藏链的配备与完善,又加快推进了冷藏链各环节的设备与技术开发、制造与建设进程,这时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藏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而国外的冷藏运输则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铁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冷链物流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论从冷藏率还是从管理水平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00元,低于8000美元的大发展门槛。截止到2017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39元。然而从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上海市、北京市等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8000美元大关。可以预见,以上海、北京等领头的国内居民人均收入较高城市,将会在2017年正式进入冷链物流体系大发展时期,引领而来的,是2017-2025年,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冷链物流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