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写字楼和物流资产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少国家经济停摆,企业遭受重创。擅长风险管理,经历了1987年、2001年、2008年危机,每次都能危中掘金的黑石看到了疫情下的哪些机会?它的1500亿美元“弹药”将打向哪里?黑石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机遇?日前,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出版。他接受中国证券报独家专访解答了上述问题。1985年苏世民与合伙人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黑石集团的起点。截至2019年末,黑石资产管理规模5710亿美元,涉及私募股权、房地产、对冲基金解决方案、信贷投资等。

苏世民过去20多年,我们一直在中国积极投资。将来,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寻找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目前,黑石集团拥有1500亿元的“弹药”(未投资金)。这些资金可投向高质量的公司和地产项目,为投资者赢得收益,潜在投资目标包含亚洲资产。不过,就当下而言,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保障黑石员工的安全以及帮助被投企业渡过难关。在地产领域,我们对那些顺应发展趋势的投资主题很有信心。例如,中国在线电商的发展会衍生出很大的仓储需求和物流需求。我们认为这两个领域有着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在中国,我们在核心物资集散中心拥有仓储物业,我们把这些物业租给了头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中国的科技公司。我们还关注中国甚至亚洲A级写字楼,市场对它们的需求依然强劲。近年来,黑石在中国的商业地产圈非常活跃。例如, 2019年它以15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买下上海长泰广场,媒体统计,2019年一年黑石在中国地产领域的投资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1985年离开雷曼兄弟之后,苏世民与当时雷曼兄弟高管彼得·彼得森携手创立黑石。而当苏世民决定去募集创业后的第一支基金时,他定下的目标是10亿美元。在此之前,从没有首次募集的PE基金募集规模达到过10亿美元。苏世民的“雄心”就连合伙人彼得森一开始也难以理解。
一直相信如果要投入到一件事中,这件事必须配得上你的热情。我们希望投入到那种一旦达成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的事情中去。我相信做任何事都必须投入100%的努力,这意味着一次只能投入地做一件事,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目标。
尽管当时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上面这种信念驱使我去募集当时规模最大的PE基金。我和合伙人当时还没什么投资经验。但是,我们知道从一个投资者那里为一只5000万美元的基金募来500万美元或1000万美元,与为一只规模更大的基金募来5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的难度是一样的。当然,基金规模大小要与投资机遇相匹配。你永远不应该募超过你的审慎投资能力的钱。
1988年黑石刚成立不久,当时35岁的拉里·芬克离职创业。后来拉里芬克与黑石联合成立“黑石金融管理”的公司。苏世民和合伙人彼得·彼得森各自拿出250万美元,黑石合计持有“黑石金融管理”一半的股权,拉里和团队拥有另一半股权。随着黑石金融管理公司的发展,拉里团队与黑石在持股比例上出现分歧。最后,黑石金融管理公司“单飞”。后来,拉里·芬克的公司演化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管理规模近7万亿美元。
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和教训》谈到了我小时候的一个“生意”点子。我小时候,我们家在费城开了一个小商店,卖窗帘、床单和其它的家居用品。我当时只有十多岁,我就去跟我父亲说希望可以将我们的店扩张到在全国或者至少是宾西法利亚州。我父亲拒绝了我的提议。我不懂他为什么要拒绝。我爱我的父亲,但是那时我就明白“企业家精神”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养成的。我的母亲与父亲非常不同,她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取得成功。